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体师生文明素养,提升校园文明层次,营造优美育人环境,扎实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5〕7号)文件要求以及湖北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相关工作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建设的积极性,把学校建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同心协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过程;坚持贴近师生,使每一名师生都成为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坚持注重工作实效,引导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普遍开展,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广泛参与,努力把创建活动延伸到班级、宿舍和每一个师生员工,使文明创建活动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夯实校园文明根基。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以平安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和美丽校园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学习生活环境水平显著提高,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经过2015年至 2020年的持续推进,在持续保持湖北省、十堰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使校园文明创建工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二)主要内容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德建设,重点围绕文明校园建设总体目标和教育部、中央文明办《高校文明校园标准》“六好”要求,结合贯彻执行学校《章程》,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廉洁高效的校务环境
(1)注重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强化校、院(部)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时间保障,保证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2)加强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发挥教代会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浓厚的创先争优环境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创先争优的新途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形成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并形成长效机制。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通过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党史国史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基础创建;坚持抓好典型,讲好汽院故事,推进各级各类创先争优活动。
(4)着重抓好“五个引领”工程。以东风讲坛、明德论坛和道德讲堂引领学生追求知识和人生的真理;以专业性、汽车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引领学风、校风建设;以“书香校园”为核心内容,引领师生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学海领海”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学生活动,引领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实践促专业,引领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5)持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课堂创建活动,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进一步完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法制宣传教育。
3.坚守好活动阵地,形成凝心聚力的舆论环境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校思想政治文化工作阵地。认真执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和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等管理的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加强责任监管,落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宣传阵地文明育人功能。加强新闻网、BBS、贴吧、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子宣传屏幕、宣传橱窗及宣传标语、横幅等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开展网络文明传播,使师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诚信为学的师德环境
(1)加强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的首要标准,执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
(2)根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指导办法(试行)》、“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计划等,学校坚持与青年教师专业特长相结合、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精心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习考察、挂职锻炼、下厂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拓展视野,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3)在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争当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师资队伍。
5.办好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独特鲜明的人文环境
(1)结合学习贯彻执行《章程》宣传教育,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汽院精神等的解读宣传,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追求,增强师生对学校发展战略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情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师生文明素养的氛围。打造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以文化节、科技竞赛以及重大节庆日为载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贴近专业、贴近汽院特色的校园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师生趣味体育活动等,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6.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1)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
(2)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运用雕塑、书画、建筑等形式,推进校园特色景观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形象。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3)加强校园秩序管理。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预案体系;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事故、防破坏工作;健全门卫制度、会客登记制度;建设校内交通标志、标线,加强车辆和道路文明秩序管理;严格对学校各类房屋特别是出租房屋的管理。严防黄、赌、毒,阻止邪教组织、传销等非法活动入侵校园。严禁乱贴乱画、乱扯乱挂、乱搭乱建、乱堆乱占、乱停乱放现象,消除公共场合吸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不文明排队、不文明行车等现象,杜绝破坏公物、浪费水电资源等现象。
7.加强典型选树,创建十星级文明校园
积极做好典型选树,抓好典型,讲好汽院故事,推进各类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汽院之星评选活动,做好“自强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创业之星”、“科技之星”、“学习之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食堂”、“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辅导员)”评选工作,要把十星级文明校园创建紧贴学校中心工作实际,用好用活十星创建载体抓手,促进形成全校全方位创十星格局。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领导
成立由学校领导任组长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宣传部,具体协调检查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为责任单位,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推动本单位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促进形成自下而上、整体联动的创建格局。
(二)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广播、宣传栏、电子屏、横幅等宣传阵地,集中宣传创建文明校园的目的、意义、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师生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主动参与,营造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各二级单位要积极开展自创、自评、自查、自改工作,要彻底排查本单位存在的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全现象,根据实际开展整治。
(三)检查验收
各二级单位于12月份提交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材料至党委宣传部,由学校领导小组组织对各二级单位文明校园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结合年度总结评优,分层分批组织评选文明院系和文明处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