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校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务实重行、力求实效,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引导全校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为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2018年度中心工作任务提供有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办好学校“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坚持统筹协调、分层分类、联系实际,讲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方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组建学校讲师团,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深入开展宣讲对谈活动,做到班班讲、人人懂、实现师生全覆盖,引导广大师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党的理论全面融入学校宣传工作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之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全面发展。
抓好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切实发挥校领导班子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座谈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紧扣师生特点,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学习进行时”、“永远跟党走”等主题党、团日活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
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办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专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批学习品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推出一批宣传解释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成果和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社科研究成果。
二、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工作安全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夯实党委主体抓、书记亲自抓、宣传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协同抓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坚持舆情研判联席会制度,加强校园舆情搜集研判,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将意识形态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作为二级单位的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等阵地管理,突出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对错误思想观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加强对安全稳定事项预警防范处理,完善应急处置和应急预案,做到安全稳定事项处置及时有效。健全安全稳定责任体系,推动各个责任主体履职尽责,筑牢学校安全防线,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对党章党规、宪法和党史国史的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开展好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各行各业先进模范校园巡讲等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宣传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四、扎实有效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和环境思政,探索网络思政模式,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巩固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和建设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以及新型智库,形成一批理论成果。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堂”建设等。
五、高质量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健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发挥省级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彰显文明单位优秀风采。制定《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争创“全国文明校园”。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求,统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凝练学校精神,打造学校文化名片,完成校歌发布使用,完善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管理和规范使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三馆”(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其他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
注重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类精品文化活动,大力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坚持举办道德讲堂、明德论坛,开展好“书香汽院”读书活动。深入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文明传播活动。继续开展“学海领航”、“文明课堂”、“文明寝室”、“文明餐桌”等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十堰市创文办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学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尊崇党章,将党章作为经常学习性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学校党委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落实院系党组织政治责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继续开展“两凝一创”和“三比三创”活动,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动基层党建对标争先,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七、创新思路着力提升内外宣传水平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健全完善“大宣传”工作格局,在全校师生中进一步强化“大宣传”意识,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大宣传工作体系。
加大校内新闻宣传力度,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提升讲好汽院故事的能力,加强对基层报道力度,继续挖掘师生身边典型人物事迹,选题选材充分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学术研究倾斜,向师生和基层工作人员倾斜,用师生身边事教育人、鼓舞人。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
提高外宣工作实效性,加强与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和战略合作,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搭建良好的外宣平台。提高对外宣传的质量和档次,精心策划,抓住重点,盯住热点,形成亮点和特色,重点推出学校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充分展示学校发展成就,传递汽院声音,树立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学校形象,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八、进一步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认真贯彻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凝聚力量,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汽院故事,推出贴近学校实际、师生特点的宣传精品,增强网络宣传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探索推进融媒体建设,筹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全媒体中心”。重视新媒体运用工作,完善“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健全网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九、切实抓好宣传工作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队伍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学生骨干等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将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宣传工作核心队伍选用要突出政治标准,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重服务的用人导向,确保宣传工作队伍坚强有力。加强宣传工作负责人、专兼职宣传员的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宣传工作队伍学历和职业能力水平提升,关心宣传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的成长,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宣传工作队伍。